秋意浓,菊正黄,又逢一年重阳至。
在这个承载着尊老敬老传统的节日里,延安路大桥项目党支部联合蚌埠市淮上区淮滨街道、蚌埠市中医医院,共同举办了一场主题为“九九登高忆乡情 企民共赏延安桥”的重阳联建活动。

活动现场,与会人员共同了解了安徽建工水利的发展历程与责任担当,观看了《延安路大桥建设纪实》宣传短片,还邀请了一生与淮河相伴的社区长者、医务工作者及退休职工共议淮滨往事。

欢迎仪式结束后,在项目青年志愿者的悉心搀扶下,老人们稳步踏上这座他们日日期盼的宏伟桥体。“慢点走,小心脚下台阶。”站在施工中的桥面上,眼前宽阔的桥面、挺拔的桥塔与奔流的淮河构成壮丽画卷,让在场所有人都心潮澎湃。
今年72岁的史联星老人,是土生土长的淮上区淮滨街道正街社区居民,她望着脚下的淮河,思绪一下飘回了上世纪80年代:“那会儿桥北还没发展起来,买东西得去市里。可蚌埠市区在淮河南边,我们要过去,就得走铁路桥,还得有‘过桥证’,没证的话不让过桥。下雨刮风的时候,好说歹说,有时才能放行。没证就只能绕远路,走淮河闸或者坐轮渡,轮渡到点就停,晚了就得在南岸过夜。”

▲史联星老人出示当年的过桥证
直到1989年国庆节,蚌埠市解放路淮河大桥建成,才结束了史联星等淮河北岸居民的不便。如今,延安路大桥的建设,让她再次感受到那份久违的期待与喜悦。
“真没想到,有生之年能亲眼看到、亲自走上这么气派的大桥!这是我们几代人的梦想啊!” 史联星的深情话语,与项目的 “设计亮点”“技术攻坚” 和 “通车展望” 形成奇妙共鸣。
延安路大桥全长2733米,主跨420米,是目前淮河流域主跨最大的双塔斜拉桥,造型巧妙融入“蚌型”意象,完美呼应蚌埠“珠城”美誉,更是蚌埠“拥河发展”战略的重要工程。目前项目已进入主桥面钢箱梁焊接安装阶段,北岸引桥已施工完工,正在进行路面施工,预计2026年贯通。

活动现场,一线职工与居民们面对面交流,认真倾听大家对项目建设、城市发展的建议与期待。所有人在正在建设的大桥上留下了珍贵的 “全家福”。

活动之余,来自蚌埠市中医院的医务人员为项目部人员开展了义诊服务,并为社区长者们进行养生习惯讲解,将健康关怀送到大家心坎上。
从记忆里的淮河轮渡、铁路桥,到如今即将贯通的现代化斜拉桥,从居民口中的“过桥难”,到未来便捷畅通的出行图景,此次重阳联建活动,不仅让居民亲身感受城市发展的速度与温度,更搭建起安徽建工水利与社区居民沟通理解的 “连心桥”。公司将尊老敬老的传统文化内核,与共享发展成果的时代精神紧密结合,生动展现了安徽建工水利负责任、有温度的企业形象。
这座即将通车的延安路大桥,不仅是由钢筋混凝土铸就的交通枢纽,更将成为蚌埠新地标——它将极大缓解中心城区南北向交通压力,进一步提升淮河两岸的互联互通水平,承载着沿岸居民的乡愁与期盼,在蚌埠“拥河发展”的征程中,成为一座充满人文温度的时代丰碑。
此次活动还受到安徽日报、大皖新闻等主流媒体关注报道。

 
							 
						 
					 
						
					